English

坚持理论创新 加强党的建设

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2001-02-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内容提要面向21世纪,要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来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继续加强理论创新。

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历史表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党引导社会不断前进的需要。社会的前进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理论创新并指导实践的结果。

理论创新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鼓励探索,鼓励创新。我们讲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而且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的形成,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这两次理论的创新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过程。面向21世纪,要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来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继续加强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党的历史表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

首先,理论创新是党引导社会不断前进的需要。社会的前进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理论创新并指导实践的结果。这是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重视思想的力量,重视理论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什么时候我们解放思想,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遭受挫折。这一规律同样也被古今中外的历史所证明。欧洲中世纪神学一统天下,钳制思想,禁锢头脑,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这一段历史被称之为欧洲的黑暗时期。相反,文艺复兴后,思想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成为欧洲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推动力,拉开了近代欧洲社会繁荣的序幕。历史和实践反复表明,社会前进的动力不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样也离不开理论创新的巨大推动。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引导社会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

其次,理论创新是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是对人类以往的文明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早在《哲学的贫困》中就说到,“人们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只有运动的抽象,即‘不死的死’才是永恒的”。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一告诫,垂范后人,光照千秋。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个“时”,就是时代特征和不断变化的实际;这个“进”,就是发展和创新。正是理论本身的这一内在品质,才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第三,理论创新是党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需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新高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制定了新的方针政策,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但是,应当看到,我们正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处低潮;“西化”、“分化”势力有增无减;信息高科技、数字化传媒技术和互联网迅猛发展;文化霸权初现端倪。在国内,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消极文化思潮时有抬头;特别是深化改革中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使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一系列的新情况、新变化,强烈地呼唤着理论创新并作出科学的解答。

理论创新就要更好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动脑筋,打破框框,不断创新。正是这一号召,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推动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动力。

理论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真理来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是理论的内在本质。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理论。只有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这样的理论,就具有指导性,就能够说服群众,威力也就大得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理论创新,就是要想前人所未想,言前人所未言。但理论创新并不是简单地标新立异,而是在现实中掌握新规律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既是对前人的超越,也是理论本身的一种发展。邓小平同志说,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允许有失误。理论创新也要有这种大胆的勇气,也要允许有失误。强大的创新勇气来自于对科学的信仰,来自于对真理的追求,来自于对错误的修正,更来自于实践中的探索。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中国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并不是在马克思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胜利的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提倡学术民主,贯彻“双百”方针。在理论工作中发扬民主,至关重要。没有学术民主,不可能有学术繁荣。只有百花齐放,才是理论的春天;只有百家争鸣,才能促进理论的创新。必须指出,贯彻“双百”方针与遵守宣传纪律是统一的,二者并不矛盾。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在理论研究领域,必须贯彻学术民主;但是,在宣传方面一定要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把学术民主与宣传纪律内在地统一起来,才能把“双百”方针落到实处。

理论创新就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我们讲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统一。理论创新决不是无中生有,割断历史,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列宁在评价马克思的“天才”学说时强调,“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始终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有新的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所以,我们首先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也要继承老祖宗。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

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理论创新是对实践创造的抽象和概括。因此,理论的创造性取决于实践的创造性。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孕育着巨大的创造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很多理论创新都来源于实践的创造。比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来源于农民的实践创造。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任何时候和任何领域,都是一条基本的群众路线。只有坚持这条路线,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有机统一,才能使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须弘扬“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江泽民同志指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根据现在的情况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注重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与实践的发展相统一。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且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发展。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对我们当前的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就要认真研究和总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探索、新经验。党的十四大特别是十五大以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高瞻远瞩,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根据新的变化了的实际,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特别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思想工作的“四个如何认识”重大课题的提出,为我们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巨大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回应这一挑战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强理论创新。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人文环境、人口状况和经济政治结构。因此,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超越西方模式才能取得成功,这也正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当前中国社会不断变化的生活实践和改革实践,既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同时也必将成为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执笔人:石久)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